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跟美國總統川普公開罵戰一天後,星期四在基輔會見來訪的美國烏克蘭問題特使 Keith Kellogg, 澤連斯基會後在社交媒體表示 ,會面很有成果,二人有很好的討論,談了很多重要的細節,並感謝美國為烏克蘭和烏克蘭人民提供的所有援助和兩黨支持。
(照片來自TF1/法新社)
繼德國自民黨黨魁羅斯勒(Philipp Roesler)後,歐洲政壇又多一個亞洲面孔,她就是法國新政府16日宣佈將當中小企、創新及數碼經濟部長的佩勒琳(Fleur Pellerin)。
1973年出生的佩勒琳是南韓孤兒,6個月大就被一對法國夫婦收養,背景跟同樣是1973年出生的越南孤兒羅斯勒十分相似,二人都只是「外表亞洲人」而已,內裏完全是一個歐洲人,與亞洲完全沒有什麼關係。
佩勒琳是精英中的精英,學歷可說是無敵:中學畢業後,先後緊接地在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及國家行政學院(ENA)畢業,全部都是一進入了、就等於打入了法國精英圈子、等於事業已成功了一半的學院。
她之後主要是核數院當核當核數員,並曾任「21世紀俱樂部」的會長,這個組織是法國移民後裔精英組成的組織。她在2002及2007都已當過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團隊,今年則在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競選辦負責數碼經濟政策的政綱。
說回內閣本身,有點失望,因為內閣人數多達34人,跟上任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壓縮內閣人數背道而馳,很有梁振英增加兩司兩局的味道。更令人失望的是,奧朗德又引入「ministre delegue」的職位。
除了薩爾科齊一屆後,法國第五共和的內閣一向有「ministre delegue」(譯為「特派部長」?),例如佩勒琳就是「Ministre Déléguée chargée des petites et moyennes entreprises, de l'innovation et de l'économie numérique」。Ministre及該官員負責政策之間不是只有de(即of),還要加上delegue charge,因為跟ministre de XXX不同,後者是有一個部門給他管理,前者則只是管政策,他屬下的官員/部門是隸屬另一個部門。
例如,在今屆政府,預算部長,手工藝、貿易及旅遊部長所管轄的部門及政策,是隸屬財政部,長者事務部長,家庭事務部長,殘疾人士部長,以及社會經濟及團結部長,則是隸屬社會事務及衛生部長。(佩勒琳的職位,有傳媒說屬財政部,亦有說屬「生產力復甦部」)除了沒有自己的一個部門,這些部長的政策是有可能要「被」配合他「樓上」的部門,例如最明顯的是歐洲事務部長,他的政策要跟隨外長及外交部的整體外交方向。
而最妙的是,通訊社一般會稱呼他們為「副部長」,或「較低級的部長」(junior minister),但法國官方的說法一向是,ministre及ministre delegue都是部長,除了總理,以及有額外官銜以示他具有副總理的身份外,其餘內閣官員沒有高級和低級部長之分。可見這個制度十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