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印度大選投票為何「馬拉松式」進行?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世界盃與德國民族身份



德國近一套講述納粹獨裁者希特拉希望舉辦世界盃的諷刺話劇,惹來爭議,但話劇反映出德國人希望藉世界盃而重建民族自信卻有一定的真實性,這也可折射出雖然二次大戰和納粹侵略別人的歷史已過了逾60年,但德意志民族仍未能完全擺脫歷史帶來的包袱。


這套話叫做《我的足球-一個德國夢》(My Ball - A German Dream),講述納粹德國步向滅亡,希特拉的手下已全無士氣,等着希特拉自殺,希特拉也正想吞槍自盡時,他突然想到一個計劃:舉辦足球比賽,令德國勝 利,以挽救第三帝國(Third Reich)。他於是下令情人Eva Braun籌辦開幕典禮,以說出「謊言說一百次也成真理」以著名的宣傳部長Joseph Goebbels舉辦球賽。

此劇明顯諷刺着德國人刻下面對世界盃的心態,話劇導演Erik Gedeon也承認此點,指出話劇反映出德國人希望以世界盃振興經濟的憧憬。他指出:「(劇中的)地下碉堡正是人人都極渴望有些改變、但不用重回好戰方法 的德國,與此同時,德國希望利用世界盃改善自己的形象。」

Gedeon特別提及德國2006世界盃的口號是「是時候交朋友」:「沒有其他國家會選擇如此的一句口號,只有德國人才需要注意他們不再是壞人的事實。」

Gedeon的觀察不無道理,一間德國出版社便打算在世界盃期間,向外地記者派發書藉《德國的最好》(The Best of Germany/Das Beste an Deutschland),介絕250個令德國人驕傲、令外地人愛上德國的事物,這本厚達527頁的書由德國香腸到足球巨星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本屆世界盃籌委會主席是也)也有介紹。

雖然出版商表示,他們覺得國民因近年經濟停滯不前,而外國人很多都覺得德國是一個只有紀律但悶蛋非常的國家,因而出版這本書,但值得注意的 是,這本書刻意沒有選到二戰前的德國名人,以免挑起外界對希特拉和納粹歷史的記憶,就算是應該跟納粹無關的大文豪歌德或作曲家貝多芬,也不能在書中找到。 由此可見,Gedeon的觀察絕對正確。

以上現象其實在學界已有論述,學者Martin Marcussen和Klaus Roscher的文章《「歐洲的社會構造」:法國、德國和英國民族國身份的循環》(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urope”: Life-Cycles of Nation-State Identities in France,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收錄在Bo Strath編輯的書藉《歐洲與他者及歐洲作為者》(Europe and the Other and Europe as the Other))中便指出,由卑斯麥(Bismarck)19世紀末正式一統德國至希特拉自殺為止的德國民族主義極盛的歷史,因為德國人希望擺脫納粹史的恥 辱,而變成德意志民族身份的「他者」(Others)-以不學術的語言來說,德國集體潛意識地嘗試將這段歷史視為「別國」歷史,改為將歐陸各國都擁有的文 化社會特徵視作自己的身份,包括民主、福利主義、基督教等,德國自己的歷史和共產主義成為「別國」的身份。東西德統一似乎證明這一民族身份建構方程式成 功,德國統一後的身份於是延續這方程式。

由Gedeon的話劇惹來德國人不滿,有觀眾甚至喝倒彩和離場抗議來看,極力跟納粹歷史一刀兩斷確實是德國人集體希望做到的事情,但常常感 到德國仍未能擺脫該段歷史的也只有德國人(或者也包括波蘭人,但對其他民族,例如網主自己,很難繼續將德國視為如納粹般邪惡)。不過,這未能解決一個問 題:德國人的身份是什麼?其社會文化特徵怎樣?
當然,國民建構是流動的,永遠受不同外來事情發展影響到。應注意的是,如果德國真的憑主場之利奪得世界盃,其對經濟信心和政局有什麼影響(如現政府的支持度上升)?對仍在構造中的德國人身份有什麼影響?

++++
新浪留言
[1]
這祇不過是一套英國弄出來的笑劇,其所謂的幽默,或祇能反映英國人對過去的小器而已……,而西門君對德國的認識似乎不多。(已看過你寫德國的文章)

懶打字了...祇是順手拈來:

【 明 報 專 訊 】 60 年 前 的 今 天 ( 1945 年 5 月 8 日) , 德 國 在 二 戰 中 宣 布 投 降 , 歐 洲戰 事 結 束 , 約 3 個 月 後 , 日 本 也 宣 布 投 降 , 結 束了 這 場 人 類 浩 劫 。 德 國 和 日 本 雖 然同 是 戰 敗 國 , 但 與 日 本 相 比 , 德 國 在 面 對 戰 爭 歷史 的 負 責 態 度 , 遠 為 國 際 社 會 所 稱道 。 在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處 理 上 , 德 國 制 定 了 嚴 緊 的法 律 和 規 範 , 通 過 學 校 歷 史 教 育 ,確 保 年 輕 一 代 牢 記 歷 史 , 值 得 參 考 和 借 鏡 。 本 報今 天 起 將 推 出 系 列 專 題 , 探 討 德 日歷 史 教 育 的 異 同 。

日 本 文 部 科 學 省 一直 強 調 , 日 本 的 教 科 書 並 非 國 家 出 版 , 是 由 私 人 出 版 的 , 基 於 言論 自 由 和 出 版 自 由原 則 , 政 府 「 只 能 」 審 議 史 實 的 真 偽 , 不 會 過 問 當 中 的 價 值 觀 和史 觀 。 然 而 細 閱 日本 當 局 所 審 批 的 8 本 歷 史 課 本 , 不 難 發 現 備 受 爭 議 的 扶 桑 社 教 科書 , 根 本 是 在 宣 揚「 日 本 發 動 戰 爭 有 理 」 的 令 人 不 安 史 觀 ﹔ 即 使 是 其 他 主 流 教 科 書, 雖 沒 有 明 顯 歪 曲史 實 和 宣 揚 極 端 史 觀 , 但 也 往 往 只 對 日 軍 暴 行 輕 描 淡 寫 ( 詳 見 本報 周 前 刊 登 的 《 細讀 教 科 書 系 列 一 至 六 》 ) 。

未 以 「 言 論 自 由 」 為 藉 口

相 比下 , 德 國 的 做 法 甚 為 不 同 。 德 國 教 育 法 明 確 規 定 , 歷 史 課 本 必 須 包 含 足 夠 納 粹時 期歷 史 內 容 , 學 校 教 師 必 須 對 此 進 行 深 入 講 解 , 特 別 是 關 於 集 中 營 和 大 屠 殺 等 暴行 的內 容 。

作 為 聯 邦 制 國 家 , 德 國 教 育 由 各 聯 邦 州 負 責 , 而 各 州 的 教 育 法 例都 明 確 指 出 , 教 育的 首 要 目 的 , 是 令 學 生 了 解 和 認 識 納 粹 主 義 , 培 養 出 「 抵 制 納 粹意 識 形 態 」 的 思 想觀 。 像 管 轄 首 都 柏 林 地 區 學 校 的 《 柏 林 州 學 校 法 》 , 其 第 一 章 的第 一 條 就 規 定 ﹕ 「學 校 的 目 的 是 使 培 養 出 的 人 , 有 能 力 堅 決 抵 制 納 粹 意 識 形 態 和 其他 追 求 暴 力 統 治 的政 治 學 說 … … 」

德 國 也 有 許 多 不 同 版 本 的 歷 史 課 本 ,但 政 府 規 定 , 各 出 版 社 在 編 寫 過 程 中 , 都 必 須嚴 格 遵 循 各 州 教 育 部 門 頒 布 的 「 教 學大 綱 」 , 因 此 內 容 差 別 不 大 。 柏 林 旅 泰 格 利 茨高 中 的 校 長 蓋 伊 指 出 , 教 學 大 綱 具 約束 效 力 , 是 歷 史 教 學 的 重 要 基 準 。 不 管 是 哪 類型 的 中 學 , 歷 史 教 學 都 必 須 嚴 格 按 照大 綱 執 行 。

「 教 學 大 綱 」 是 各 州 教 育 部 門 在 其 學 校 法 的 基 礎 上 制 訂 , 由教 育 部 門 之 下 的 監 督 委員 會 專 責 。 以 柏 林 地 區 為 例 , 屬 於 初 中 的 第 7 年 級 至 10 年 級必 須 修 讀 基 本 的 歷 史課 , 按 時 序 從 中 世 紀 教 授 到 當 代 冷 戰 的 歷 史 。 當 代 歷 史 的 部 分包 括 德 意 志 第 二 帝 國、 帝 國 主 義 、 一 次 大 戰 、 魏 瑪 共 和 國 、 國 家 社 會 主 義 ( 即 納 粹主 義 ) 、 二 次 大 戰 ,而 納 粹 是 這 段 歷 史 的 內 容 重 點 。

學 校 強 調 納 粹 大 屠 殺

關 於 「 納 粹 和 世 界 大 戰 」 這 段 歷 史 , 教 學 大 綱 明 確 規 定 , 學 生 必 須 掌 握 納 粹 的 基本概 念 及 其 導 致 恐 怖 統 治 的 前 因 後 果 , 並 清 晰 講 解 當 年 納 粹 的 反 人 道 迫 害 、 有 系 統進行 種 族 滅 絕 的 暴 行 , 解 釋 納 粹 主 義 世 界 觀 中 的 反 猶 太 主 義 、 「 生 存 空 間 理 論 」 、種族 主 義 等 , 以 令 學 生 理 解 納 粹 如 何 違 反 人 道 、 破 壞 世 界 、 違 反 科 學 。

屬 於 高 中 的 11 至 13 年 級 學 生 , 則 須 選 修 歷 史 或 世 界 政 治 學 其 中 一 門 。 其 中 , 歷史科 從 古 代 涵 蓋 至 當 代 史 , 但 教 學 大 綱 特 別 強 調 , 「 納 粹 獨 裁 ─ ─ 問 題 和 分 歧 」 這一主 題 是 歷 史 學 生 的 必 修 內 容 , 要 求 學 生 深 入 了 解 德 國 是 如 何 從 魏 瑪 共 和 國 走 向 納粹獨 裁 的 , 並 探 討 和 評 價 納 粹 是 如 何 走 上 滅 絕 猶 太 人 之 路 。

至 於 選 修 世界 政 治 學 的 學 生 , 也 要 在 第 一 學 期 專 題 修 習 「 德 國 的 民 主 和 獨 裁 」 , 全面 掌 握 魏 瑪共 和 國 的 興 衰 過 程 、 總 體 上 掌 握 納 粹 產 生 的 原 因 、 統 治 形 式 和 統 治 機 制, 並 討 論 實行 納 粹 的 後 果 。

銘 記 納 粹 歷 史 成 主 流 共 識

在 德 國 , 承 認 、反 省 、 銘 記 納 粹 黑 暗 統 治 和 大 屠 殺 那 段 歷 史 , 以 及 絕 不 允 許 悲 劇 重演 , 早 已 成 為 主流 社 會 的 共 識 。 世 界 猶 太 人 大 會 主 席 辛 格 今 年 1 月 在 紀 念 波 蘭 奧 斯威 辛 集 中 營 60 周年 時 , 也 讚 揚 了 德 國 歷 史 教 育 對 遏 制 反 猶 太 主 義 的 作 用 。 辛 格 說 ﹕ 「 德 國 可 供 借 鑑的 東 西 最 多 。 這 裏 制 定 了 嚴 格 的 法 律 , 禁 止 極 端 主 義 傾 向 、 納 粹標 誌 、 反 猶 言 論 及任 何 否 認 納 粹 大 屠 殺 的 企 圖 。 學 校 普 遍 進 行 納 粹 大 屠 殺 的 教 育 。歷 史 課 已 成 為 德 國民 族 意 識 的 重 要 組 成 部 分 。 」


[引用] | 作者 過路人 | 5th Jun 2006 16:13

[2] 回過路人
1/該劇導演Erik Gedeon是瑞士-瑞典混血兒,該套話劇是在德國漢堡上演,應該還未在英國上演過(最後這一點還未能查證)--我的確引述英國報章《每日電訊報》,但英國報章也可報道其他國家的話劇。(該報道原文: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6/05/24/whitler24.xml&sSheet=/news/2006/05/24/ixnews.html)至於我引述的兩名學者從名字推斷應該是丹麥和德國人,所以基本上我整篇文章都跟英國無關。

2/至於引述的明報文章,我也有看過,就算沒有看過,相信任何對德國認識不多的人也略知一二。「過路人」沒有多打一段,說出引述這篇文章的意思,我不妨理解為「德國教育不斷教導下一代納粹歷史,因此德國人絕對不是如網主所述,將納粹變為他者」,尤其是明報文章最後一句:歷史課已成為德國民族意識的重要組成 部分。若果「過路人」想這樣說,我不妨嘗試回應一下,就是:明報文章所說的德國人「不斷認識」和「反省」納粹歷史,跟我所說(其實是學者所說)的德國人「嘗試擺脫」納粹歷史,兩者沒有衝突,因為德國人就是要以「不斷認識」來「擺脫」自己的歷史。可能我用詞粗疏,不妨補充一下。

德國人戰後不斷反省納粹歷史:對內後悔沒有阻止希拉特,對外後悔侵略鄰國;對內教導青年不要重蹈覆轍,對外承諾鄰國不會再次侵略-以明報文章內所說,德國教育(甚至是整體國民意識)的目的都是「抵制納粹意 識形態」。

而建構民族身份(或任何團體一份子身份),一定是對內建基於自己的「正面」特質(例如美國自誇民主自由),對外建基於「他者」的弱點或不如自己(如美國認為外國不夠富有、不夠民主等),因此「納粹」--一項德國人極力否定和「抵制」的東西--必然成為德國戰後民族身份的「他者」。明報文章最後引述辛格所說的「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極端主義傾向、納粹標誌、反猶言論及任何否認納粹大屠殺的企圖」就是德國現今身份的「self」,他們堅決要抵制的「納粹」就變成德國人不會再犯的「他者」行為。

我在文中所說的「德國集體潛意識地嘗試將這段歷史視為「別國」歷史」,並不真的是說德國人集體思覺失調至以為希特拉是英國人,或是如日本人般忘記甚至美化納粹史,而是指德國人認為希特拉沒有「德意志」特質,情形有如中國人將其他人「逐出家門」,不代表該家族真的以為大家再沒有血綠關係或被逐者完全沒有在家族中出現過。

就算認真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也不代表要將這錯誤變成自身現今民族身份的一部份(其實是一定不會)--例如美國人認真面對黑人在過去被廣泛歧視的問題,但美國人介紹自己現今身份時不會提及這點;香港貪污問題曾很嚴重,但香港人介紹現今香港的身份特質時也只會提及「廉潔」,而不會提及曾很貪污。德國的情況一樣,但他們最大問題是他們要改變自己,便等於將幾十年的歷史完全拿走(因為納粹史的錯誤確是全方位),這令他們依賴歷史來建構民族身份是面對真空,不知如何填補。我說的便是這個問題。

若果單看明報文章,表面上看可能會覺得日德兩個民族完全不同,但若果想深一點,其實兩者都是在「擺脫」自己的二戰醜陋史,只是大家方法不同而已。


[引用] | 作者 simon/示芒 | 7th Jun 2006 06:06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德中峰會】習談產能稱電動車出口屬「貢獻世界」 談烏戰說中國非「當事方」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星期二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此行兩大目標是處理中國產能過剩及烏克蘭戰爭問題,但習近平在這兩個議題都未有給出德國希望獲得的回覆。

同濟大學生憂留德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派定心丸:不會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正在訪問中國, 他星期一在上海同濟大學跟該校大學生交流時,被問及在德國留學是否會被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大派定心丸,表示大麻合法化後,居住在德國的人士也不一定要吸食大麻。

雪梨教堂講道傷人案列恐襲 16歲刀手有宗教動機

澳洲雪梨星期一晚發生教堂襲擊案,新州州長柯民思(Chris Minns)星期二上午宣佈, 案件列為恐怖主義案件 ,警方認為犯案的16歲青年襲擊時有宗教極端主義動機。

辛偉誠建議收緊失業福利 取消GP簽病假紙權力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 星期五表示 ,如果保守黨勝出下屆大選,政府將會取消普通科醫生(GP)簽署病假紙(sick note)的權力,揚言要改變英國的「病假紙文化」,並收緊失業福利,鼓勵更多人就業。

杜拜暴雨成災 機場週三仍混亂

阿聯酋(UAE)星期二暴雨成災, 杜拜(中國香港政府譯為迪拜)的國際機場星期三仍大受影響 ,很多航班延誤或取消,一些抵達航班改往其他機場,杜拜機場呼籲乘客盡量不要前往機場,並聯絡航空公司,查詢自己乘搭航班的最新情況。